唐朝古诗神童

唐朝古诗神童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唐朝古诗神童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唐朝古诗神童的知识,包括神童逸事原文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七岁小诗人原文
  2. 夸孩子聪明伶俐诗句
  3. 神童逸事原文

[One]、七岁小诗人原文

〖One〗、在我国文学史上,从来不乏“神童”式小孩的出现,唐代的骆宾王7岁便写出流传千年的《咏鹅》,而宋代的寇凖同样也是在7岁写下了气势非凡的《咏华山》。

〖Two〗、看这些神童的诗作,其实都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虽然诗写得极好,但是大多没有什么太过深刻的哲理蕴含其中。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都还是小孩子,生活阅历单薄,想要写出历尽千帆的感觉,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不过在历史上却有另外一位7岁小孩,他写下一首诗,其中两句却老辣如70岁老人之言,让人惊讶不已,他就是黄庭坚。

〖Three〗、黄庭坚出生官宦家庭,所以自幼便受到文化熏陶,对于读书习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再加上他本就是聪慧过人,所以小小年纪就颇有才名。在黄庭坚七岁时,有一天,黄父的好友来家中做客,见到黄庭坚,便对黄父说“久闻令郎才名,不如让他现场吟首诗?”黄庭坚虽然年纪尚小,但也毫不怯场,思及曾见过吹笛的牧童,便开始吟出了这首诗。

〖Four〗、如果单看这首诗的前两句,其实并没有太多令人意外的地方,只是简单的写景。一位牧童悠然的坐在牛背上,从前村慢慢走过,吹奏着手中的短笛,悠扬的笛声在田间回荡,隔着田垄也能听到。虽然简单,但这两句也是将牧童的洒脱形象和悠闲心情刻画得十分传神,同时充满了属于小孩的童真。或许是黄庭坚曾见这样的牧童,也曾羡慕过他的悠然自得,所以才能写得这般具有画面感。

〖Five〗、不过紧接着的后两句却是老辣非常,丝毫不像一位7岁小孩能说出口的话,反倒像是历经沉浮的70岁老人之言。多少人在长安追名逐利,但是他们用尽心机却没有这牧童的悠然自得。这两句在名利客与牧童的对比之间,其实也是表达出小黄庭坚的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Six〗、要知道在古代,基本上所有文人都是有着一颗功名济世之心,哪怕是最终“归园田居”的陶渊明,当年也曾出过仕做过官,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失望后才有了后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更是如此,科举考试参加了,干谒之事也做了,皇帝宣诏入京时意气风发道“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不过在看透官场腐败后,黯然离去,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语。

〖Seven〗、所以,古代很少有文人在青壮年时期就有黄庭坚“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这样的思想,他们大多都是在经过生活的曲折,仕途的跌宕,历尽千帆后才作此想。但是黄庭坚7岁就能有这样的想法,真的是让人难以相信。

[Two]、夸孩子聪明伶俐诗句

〖One〗、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代李涉的《牧童词》

〖Two〗、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卢肇《牧童》

〖Three〗、二十逐欢时,吾生二十一。礼司玄躲在,监史郄神悲。——卢仝《示添丁》

〖Four〗、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

〖Five〗、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Six〗、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Three]、神童逸事原文

〖One〗、《神童逸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一位名叫陈独秀的神童的成长经历。文章描写了陈独秀年幼聪明,能够背诵经典,读书时常常跑题,但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Two〗、他的父亲也很重视他的学习,为他请了好老师,让他得到更好的教育。这篇文章既展现了陈独秀的聪明才智,又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关于唐朝古诗神童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48.com/7bNO5Rxhs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