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杨姓在唐朝占的数量比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杨姓的历史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One]、杨姓的历史
〖One〗、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Two〗、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Three〗、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Four〗、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
〖One〗、"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Two〗、"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One〗、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Two〗、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Three〗、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业:又名继业。北宋名将,曾败契丹十万之众于雁门关。
杨延昭:北宋名将,杨业之子,号称杨六郎。
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十二岁被称为神童,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杨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方言》、《太玄》、《法言》等,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秀清:清代太平天国起义主将,被封为东王。
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杨再思:唐未五代靖州"飞山""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子孙遍布中华大地。
杨芳(1770—1846),字通逵,号诚村,广惠侯杨再思第三十一世孙。行伍出身,历清乾、嘉、道三朝。曾受封太子太傅,一等果勇侯。
[Two]、杨姓的由来
姬姓都源自黄帝姬轩辕,姬轩辕之后姬发建立姬周,是为周武王。杨姓主要源于周王室的后裔,有两支:
〖One〗、西周初,周武王封其子唐叔虞于唐,后唐叔虞之子燮改国号为晋。晋国传至唐叔虞十一世孙晋武公姬称时,姬称封其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始祖。后伯侨之孙突食邑于羊舌,故又称羊舌氏。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羊舌氏又为晋所灭,其后裔杨道逃到华山,居住于弘农华阴,复以祖宗封地杨为氏,其后代开枝散叶,繁衍发展,逐步发展为:“杨氏正宗”。(此支杨氏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扶风,梅县等。)
〖Two〗、西周末,周宣王姬静封其子尚父于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国为晋国所灭,尚父后裔遂以杨为氏。
古时有“扬氏邑”,以邑为氏,称为“扬氏”,然古时扬、杨不分,后逐步改为“杨氏”。
唐末,乔复光,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其后称杨氏;訾亮,杨(乔)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其后称杨氏。
北宋,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藏匿于外祖父家,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念外家杨姓之恩,遂改为杨姓,是为今浙江省诸暨市“概浦杨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西晋氐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白马氐人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姓改为杨姓。
隋初,鲜卑将领尉迟崇随军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追忆尉迟崇之功,下诏赐尉迟崇之子义臣为国姓杨氏;
大量白族改为杨姓,唐朝时,杨姓成为白族第一大姓。
[Three]、姓杨的辈分是怎么排的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
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
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修改为: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杨姓辈分---郡望堂号
杨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One〗、弘农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Two〗、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肃通渭西北);〖Three〗、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堂号:“光裕”、“赐书”、“崇本”、“清白”、“务本”、“四知”、“绍兴”、“瑞本”、“绍先”、“河东”、“栖霞”、“秦和”、“鸿仪”、“安阳”、“鸿山”、“新杨”、“道南”、“信海”、“北山”。?
宗族特征〖One〗、辉煌显赫千余年,竞相贵显各争先。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到隋朝杨姓成为国姓,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共有十一位宰相),再到宋朝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其杨姓风光不言而喻。〖Two〗、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宋代诗人杨万里,自撰家训写道:“……片瓦条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抛荒。懒惰乃败家之源,勤劳是立身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夜坐三更一点,尚不思眠;枕听晓鸡一声;全家早起……。”谆谆教诲,跃然纸上。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关于杨姓在唐朝占的数量比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