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唐朝 贵族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贵族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One]、唐代贵族的三宝
〖One〗、“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唐人沿用此义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旧唐书·南蛮传》曰:“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些黑人大多来自南洋诸岛和非洲地区,所以,“昆仑”是一个泛称,非专指某一地区或国家。
〖Two〗、关于昆仑奴是哪里人,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非洲的黑人,有的说是印度来的雅利安人。唐朝距离现在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我们也很难去考证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到底昆仑奴是哪儿人。我们搞不太清楚,只知道这些人,身强体壮、吃苦耐劳、体魄强健、能打能抗,可以当保镖,也可以做仆人。
〖Three〗、有了昆仑奴,很多长安城内的纨绔子弟,在闲着无聊的时候,都喜欢带着这些个彪形大汉,到街上欺行霸市,耀虎扬威,那可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在这可以脑补一下,要是自己穿的是威风凛凛,并带着几个黑衣墨镜的保镖大汉,是否感觉世界都是自己的了?
〖Four〗、可以说,那个时候,昆仑奴在长安城内是非常受追捧的,属于稀缺的人力资源。因此,昆仑奴在长安城内,基本上不会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
〖Five〗、菩萨蛮,是形容那些像菩萨一样的蛮族女子。在唐朝时期,其周边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小国。而这些国家,到底都是什么名字,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只知道这些女子穿着打扮非常奇特,她们通常将发髻梳的高高的,同时,还戴着金色的小帽子,佩上璎珞,看起来就如壁画上的菩萨仙女一般。
〖Six〗、所以,这些人,便被称作为菩萨蛮。
〖Seven〗、在那个时候的唐朝,佛教盛行,对于菩萨也是非常敬重的,更被赋予了美好寓意。所以,菩萨蛮也有“美丽女子”的含义。而且,在当时,唐朝还编写了一首菩萨蛮曲调,在大大小小的乐坊当中演奏。足以看出,当时这些蛮国女子,在长安是多么受欢迎。
〖Eight〗、这样的美貌女子,对于当时长安城内的王孙公子来说,娶回家做一房妾室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带着这样的女子出门,这些富家子弟也觉得脸上有光。而对于菩萨蛮来说,女蛮国的生活条件,根本不能与繁华的长安相提并论,能嫁给唐人,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Nine〗、正所谓,郎有情,妾有意,富家公子娶菩萨蛮,在当时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Ten〗、新罗指的是如今的朝鲜半岛,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有三个不同的国家,分别是:高句丽、新罗、百济。其中,较为强大的高句丽,被大唐给覆灭了,而剩下的新罗和百济,都是大唐的附属国,依附于大唐的威严之下,自然是听之任之的。
1〖One〗、所以,在新罗女子心中,唐朝的天威浩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这些新罗婢,就是从朝鲜半岛来到大唐谋生的新罗女子,她们性格温顺,举止乖巧,特别听话,跟现在的“菲佣”差不多。这样的女子,做婢女非常适合,而大唐的王孙公子们,也非常愿意多找几个新罗婢伺候自己。
1〖Two〗、在盛唐时期,供养着众多膏粱子弟,这些人多半是功臣之后,也有一些是各个王爷在京都之内留下的质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要父辈或者功臣们不忤逆、不叛乱,这些个王孙公子,在京都的生活,不仅安全不是问题,更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1〖Three〗、所以,对于这些“与世无争”的公子哥儿们来说,唯一需要费心思考的问题,应该就是如何享受人生。因此,像新罗婢这样乖巧、可人、听话的婢女们,自然成为了这些公子们争着想要留在身边的对象。
[Two]、唐朝五大望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
赵郡李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古代著名大族。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之弟。李牧是战国时名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国柏人(今河北邢台隆尧),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至西晋时期,司农丞李楷定居于赵国平棘县南(今河北赵县西封斯村一带),分东祖、西祖、南祖三大房,因而赵郡李氏亦称“赵国李氏”,此三房为赵郡李氏主支。
因其族大人众,李氏族人在后期逐渐徙家至赵郡(国)各县,在平棘、柏仁、元氏、赞皇,高邑、栾城、临城等县均有分布,赵郡李氏是东汉以来山东望族,故又称“山东旧族”,至唐末时随同其他世家大族走向衰落。
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赵郡李氏史载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至唐代又被列为七姓十家之一的“禁婚家”,势力达到顶峰。
共有17人出任宰相,出身赵郡赞皇西祖李氏的李吉甫、李德裕父子,辅佐唐宪宗、武宗等帝王创造了晚唐时期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其中李德裕历仕四朝,被后人誉为“万古良相”。
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得姓,春秋时为齐国公卿之一,齐景公时因政治斗争,崔明逃往鲁国避难,为鲁国世卿,一直到秦统一。
秦代,崔良十五世孙崔意如任秦大夫,其次子崔仲牟,在西汉时定居于涿郡安平县(河北省安平县),逐渐发展壮大,因西晋时安平县属博陵国,其家族后人遂称“博陵安平人”。
西汉昭帝时,崔朝任幽州从事,其子崔舒、其孙崔篆等人世吏2000石级别的官职,至东汉时,有崔骃、崔瑗、崔寔、崔均、崔烈,曹魏有吏部尚书崔赞,西晋时有大司农崔洪。
南北朝时有车骑大将军崔孝芬,骠骑大将军崔宣猷等人物,隋唐时有礼部尚书崔仲方、博陵郡王崔玄暐、大文豪崔护、黄门侍郎崔民干等人物,唐末白马驿之变后走向衰落。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在春秋时为齐国公卿之一,齐景公时因政治斗争逃往鲁国避难,继任鲁国卿大夫,仕宦罔替,至秦统一。
秦朝时崔意如担任秦大夫,其长子崔伯基在西汉时期,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治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因此家族后人遂称“清河东武城人”。
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相继为袁绍、曹操门下官员,在冀州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崔林任曹魏司空,开三公封列侯之端,清河崔氏从此跻身魏晋顶级门阀之列。
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大规模南渡,而清河崔氏仍根植于河北,具汉魏礼法传统,以儒家经学为本,排斥玄学,力图对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进行汉化改造。
至南北朝时,清河崔氏进入鼎盛时期,崔宏于北魏开国前期参与制定律令、官制、国号、朝仪等,崔浩辅佐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被誉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父子二人为北魏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并积极推动了鲜卑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时将清河崔氏列为四姓高门“崔卢王郑”之首,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并称为“崔卢”,有“天下盛门”之称,成为山东士族的代表,影响深远。
唐代,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并被列入五姓七望(七姓十家)之一的“禁婚家”,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望,家族中还涌现了如崔颢、崔融、崔园等一大批诗人、文学家、文武状元等。
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崤山以东的著姓,源自姜姓,齐国公卿高傒为卢姓始祖,其后人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田氏代齐后,卢氏族人散居燕、秦等地。
其中一支便居于燕地,秦朝时有世祖卢敖(约公元前275-前195),号雍熙,秦始皇召为五经博士,徙居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河北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涿人、范阳人(即范阳卢氏由来)。
范阳卢氏以儒学、礼学、书法等为家学名著于世,在东汉时即有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曹魏时有司空卢毓,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北魏孝文帝时定崔卢王郑四姓高门,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并称为“崔卢”,有“北州冠族,天下盛门”之称。
北魏太常丞卢静的三个儿子分别为北魏、北齐、北周三朝之帝师,其中卢景裕为北齐文襄帝高澄的老师、卢辩为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老师、卢光为北魏恭帝拓跋廓的老师,因而家族号“帝师房”。
唐代,范阳卢氏有三房位列“七姓十家(五姓七望)”之一的禁婚家,为世人所推,无比显赫,有“八相佐唐”的佳话。
其中在兴元元年(784年)至乾符二年(875年)的九十二年中,范阳卢氏家族仅考中进士科者就有116人,文学上有“初唐四杰”之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卢纶等等人物。
[Three]、唐朝贵族
〖One〗、唐朝有六大显赫贵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
〖Two〗、除上述之外,次于“五姓七家”的士族,是京兆韦氏(16位宰相)、河东裴氏(17位宰相)、河东柳氏(3位宰相)、河东薛氏(2位宰相)、弘农杨氏(11位宰相)、京兆杜氏(10位宰相)。前四个为“关中四姓”。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 贵族和唐朝贵族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