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候石亭在哪里建立

唐朝时候石亭在哪里建立

很多朋友对于唐朝时候石亭在哪里建立和苏州园林什么时候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苏州园林什么时候建
  2. 古代的亭子哪些出名

[One]、苏州园林什么时候建

苏州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源于春秋时代,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吴王宫苑多建于太湖山水之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发端。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苏州兴建第宅园林达到一个高峰。从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官僚绅士争相造园。据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位于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于1961年3月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1961年3月4日,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2000年11月狮子林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现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54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

此园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其后屡有兴废。清代乾隆(1736-1795)以来,蒋(楫)、毕(沅)、孙(士毅)三家先后居于此处,掘地为池,叠石为山,造屋筑亭于其间。道光29年(1847)成为汪氏宗祠“耕耘义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又称“颐园”。19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五代十国晚期,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于宋开宝二年(969年)任中吴军节度使,曾于沧浪亭营建别墅(一说广陵王钱元璙池馆)。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以四万钱买入。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苏舜钦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作诗唱酬往还。从此沧浪之名传开。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原名涉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6号,始建于清代初年。清末,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始构“涉园”于此,又名“小郁林”(今东花园)。取自陶渊明的《归辞》,“园日涉以成趣”。园不甚广,有观鱼槛、吾爱亭、藤花舫、浮红漾碧、宛虹杠诸胜。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继为崇明祝氏别墅。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又名醉颖堂、药圃,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

明嘉靖年间(1541年),艺圃始建,初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名“醉颖堂”。明万历末年,文震孟入主醉颖堂改名为“药圃”。清初顺治十七年(1660年),山东莱阳人姜埰购得,改称“颐圃”,又名敬亭山房,后又称“艺圃”。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商人胡寿康、张如松为创建丝绸同业会馆而购此园,称会馆为“七襄公所”。民国初,艺圃由于经济问题,园内房屋出租为民宅。2000年11月,艺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古镇区新填街234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该园是清朝官员任兰生被罢官返回故里后建造,园名引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退思园始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退思园完工[1]。1984年,退思园修复后向民众开放。2000年11月,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Two]、古代的亭子哪些出名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们首先来看看关于“亭子”的定义。

亭子是一种传统建筑,多建于园林、佛寺、庙宇之中。

亭子一般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避雨,乘凉。

亭子也是一种用来点缀园林景观的园林小品。

根据亭子的选材,亭子可以分为:

醉翁亭,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半山腰,我国四大名亭之一。

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是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而建。

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坐落在浙江绍兴西南渚山麓,相传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种兰于此,因此得名。

永和九年(353年),东晋书圣王羲之邀集名流谢安等41人到此饮酒赋诗,王羲之即兴写下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作品。

从此,兰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兰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间从宋兰亭遗址——天章寺迁移到此,期间几经兴废,后于清代重建,景色宜人。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我国四大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

清康熙三〖Fourteen〗、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

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得名的。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喜欢,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2年,在此之上,兴建起一座现代园林——陶然亭公园。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

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它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我国四大名亭之一。

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

湖心亭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湖中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

亭前有乾隆皇帝手书“虫二”石碑,正好是繁体“风月”去掉周边笔画后所剩的字,寓意此处风月无边之意。湖心平眺被列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翠微亭坐落在杭州飞来峰山腰。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纪念岳飞在此建亭。

岳飞含冤枉死后,韩世忠夫妇为纪念岳飞而建,因为岳飞曾经在游览池州翠微亭时写下诗篇,所以韩世忠便将此亭也命名为翠微亭。

如今人们提起翠微亭,多指杭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在惠州西湖平湖西面,古代的时候有一丰渚亭,不过很早就坍塌了。近代,为纪念邑人名士江逢辰,筑“江孝子亭”后改建“孤桐馆”。沿渚遍莳荷花,仲夏酷暑,荷花盛开,香远溢清,遂称“荷花亭”。

现在所看到的琉璃碧瓦,飞檐翘角酷似荷花的亭宇是1978年重建的荷花亭。

现今丰渚内有“小榭回廊依曲岸”的观荷榭、赏鱼轩,有“迎春桃李意芬芳”的桃花溪,有“万竿绿影参天”的竹径景观。

坐在湖边听那湖浪涛音,远眺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情趣。这里繁花婀娜,香风半湖,鱼戏鸟鸣,故有“花港观鱼”之称。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是革命活动胜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

爱晚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在20世纪初探求革命真理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亭台建筑的经典。1983年,爱晚亭被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爱晚亭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8.十里长亭:古时送别友人、亲人、情人之所

最早在秦汉时期,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

长亭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

“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柳永在《雨霖铃》中描写的送别场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各式各样的亭子,一方面体现了古人对亭子这一建筑物的喜欢,通过亭子来改变自然景观,点缀周围环境,让景物更加的美。

另一方面,他们寄情于物,通过亭子来抒发情怀。

亭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场地,他们可以组织活动,一起观赏景物;可以进行文化交流,陶冶情操;每当离别的时候,十里长亭就是他们依依惜别的地方。

我是点点文史,欢迎点评、关注。

关于本次唐朝时候石亭在哪里建立和苏州园林什么时候建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48.com/scTZlWin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