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的那些事,刺史干啥的

刺史的那些事,刺史干啥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刺史的那些事,刺史干啥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东汉州牧和刺史的区别
  2. 关于汉末刺史的问题
  3. 刺史在古代是什么官职呢
  4. 唐朝刺史是什么官

东汉州牧和刺史的区别

1职权不同。州牧负责地方行政工作的一切大小事务;刺史负责巡查地方官员,起到监督作用。

2设立背景不同。设六刺史是为了实现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州牧是为了各州自己招募兵勇,守护城池。

3中央朝廷管控力不同。州牧不仅实现了对行政事务的统管,还控制了地方军队。

关于汉末刺史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多,作者慢慢来回答,不对的地方还望专家指正。

首先第一个问题,汉末常有太守兼任刺史,那有没太守兼任州牧的。

先说明下州牧和州刺史的区别。

从名字上面来看,“刺”,检核问事之意。“牧”,诸侯之长则称牧。

州刺史一职起于前汉,主要功能是纠察郡守相国,秩六百石,比起他管的对象两千石的郡守们低了好多级,以现在的话说,相当于中纪委驻某个省的纪检组长。

州牧,一州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秩两千石,州内的郡守都是他的下级。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加省内部队的最高指挥官。

这两个官职在两汉时代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轮流坐庄,所以有州刺史的时代是没有州牧的,反之也是。

根据两个官职的权责再看看第一个问题,就可以知道没有太守兼任州牧的。两个上下级关系的官职,能当州牧的自然不会再兼职一个郡守了。

第二个问题,如果郡治州治在一个县,那么刺史太守县令之间会不会直接一个人全干了。

这个问题不同时代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作者以与东汉末年相隔一百多年的西晋初年为背景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晋书.江统传》记载,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

从上面这一段话可以发现,河南尹和洛阳令不是同一个人。《晋书》中也没有提起过司隶校尉有兼任河南尹的记载,更别说兼任县令了。所以作者认为在社会相对太平的年代三级机构的首长一个人兼任应该是不可能的。

而像南北朝时期大量的侨置州郡有没有这种情况就不知道了。

第三个问题,另外三国时期多了个都督制度,这是否意味着汉末刺史逐步掌兵的权力重新被收回,刺史只是主管行政。

首先,汉末黄巾起义,朝廷为了尽快的平叛,有建立大的行政区的必要,所以州牧又一次取代州刺史粉墨登场,所以《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大量的州牧,如荆州牧刘表、豫州牧刘备等等。从州刺史变成州牧的过程就意味着权利的扩大。

其次,根据《晋书》记载,魏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又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内外诸军矣。魏明帝太和四年秋,宣帝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乡公正元二年,文帝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及晋受禅,都督诸军为上,临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

又根据《晋书》记载,州置刺史,别驾、治中从事、诸曹从事等员。

根据史料可以发现,晋朝的州刺史应该不止于汉朝的纠察郡守相国的权利,这一点从西晋伐吴时益州刺史王濬、扬州刺史周浚帅兵出征可以得到印证。

既然刺史可以出征,就证明还是具有兵权的,所以作者认为都督制只是为了适应更大规模的联合作战而设立的统帅机构。如《晋书.司马攸传》记载,其以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晋书.贾充传》记载,诏充为使持节、大都督,总统六师等等。

所以作者认为,都督制并没有将刺史兵权完全剥夺,或许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刺史的军队数量,但更多的是为了适应更大规模的作战而在刺史和皇帝之间加了个领导。至于晋武帝平吴后罢除天下武备则是后话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汉末会给权臣加衔“侍中”或“给事中”,这两种具体的差异和授受的方法有何不同

首先这两个官职是作为加官授予臣子的,那我们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加这个官,或者说加这个官有什么意义。

众所周知,皇宫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朝堂为主体的办公区,一部分是寝殿为主体的休息娱乐区。办公区朝官都能去,而休息娱乐区就不是一般朝官能进去的了。而“侍中”、“给事中”的头衔就是进休息区的通行证,所以给权臣加这个官代表着皇帝对权臣的信任(权臣更方便控制皇帝)。

根据《晋书》记载,给事中,秦官也。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汉因之。及汉东京省,魏世复置,至晋不改。在散骑常侍下,给事黄门侍郎上,无员。......侍中,案黄帝时风后为侍中,于周为常伯之任,秦取古名置侍中,汉因之。秦汉俱无定员,以功高者一人为仆射。魏晋以来置四人,别加官者则非数。掌傧赞威仪,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余皆骑从。御登殿,与散骑常侍对扶,侍中居左,常侍居右。

可以发现,侍中的官职应该是高过给事中的,这应该是这两种作用相同的官职最主要的区别。至于授受方法有何不同,作者表示也不太清楚,在这里也等待高人赐教。

写了这么多,不管回答得如何,提问的人是不是应该点个赞呢?

刺史在古代是什么官职呢

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唐朝刺史是什么官

唐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则分为州、县两级(后变为道州县),全国有358州,1573个县,州县以户口多寡分为上中下三级,一来方便管理,二来提供更多官职。唐玄宗时把州改为郡,刺史改为太守,后又改回来,上州刺史从三品。

刺史源于秦代监御史,汉称刺史,是监察官员,汉文帝因御史使用起来不甚得力,才依秦制设置此职,至汉武帝设十三州,每州则常置一刺史,秩六百石,负责巡视监督地方,(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但规定只能考察六方面,并不能随意行使监督,又提拔新官担任刺史到郡县巡视,初生牛犊不怕虎,监察收到良好效果,六百石把二千石搞得头很大。

东汉黄巾之乱,刘焉奏说,四方叛乱难平,是由于刺史权力太轻,于是,把刺史改为州牧,成了郡地的首长,手握重兵,成为三国割据混战一大原因。之后历朝有所增删继续沿用,隋炀帝把刺史职能品级全恢复到汉初一样,唐朝变为地方行政长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唐朝刺史之下设有别驾、长史等官员,称为上佐官,他们没有具体职权,以品高俸厚安置闲散官员,如果刺史缺员,上佐官可以代理州事。而设刺史的初衷职能监察权,唐增设御史台,左御史监督朝廷,称分察,右御史巡察地方,称分巡。后监察使常驻地方,权压州县,逐步形成节度使。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刺史 干啥 那些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48.com/rqlAOP1ZKw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