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宋朝的柱础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宋朝的柱础以及隋唐洛阳城的都城布局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南平顺昌哪里有好玩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顺昌县境内西北部大干、元坑两镇交界处,方圆95平方公里。风景区由石宝山、演山和七台山等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石宝峰、老鹰岩、仙乳峰、点将台、南天门、龙脊、宝山猿祖、八戒思归等107处自然景点,以及宝山寺、双圣享坛、撑腰石等39处人文景点,其主体山峰石宝峰海拔1305米,是顺昌县第二高峰,历史上为八闽大地名山之一。
宝山之所谓“宝”,不仅有石刻明确纪年建于元朝至正二十三年、世界罕见元代砂岩全仿木石构建筑风格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寺大殿,还有刻着“宝峰齐天大圣”与“通天大圣”两兄弟墓碑的元代附属文物双圣享坛,早于吴承恩著《西游记》200多年,是控寻“齐天大圣信俗文化”渊源的重要实物佐证。风景区内还有丰富的名贵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19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金斑喙凤蝶的繁殖基地,至今还生长有中生代遗留的珍稀裸子植物南方红豆杉,以及侏罗纪残遗至今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和白垩纪残留的裸子植物罗汉松、竹柏、百日青、三尖杉等。
登宝山,沿途有成片原始次森林、野生花果山、万亩毛竹林以及大面积奇松岭,至峰巅更是观赏奇石、怪松、云海、日出、佛光等宝山“五绝”的绝佳之所。夜宿宝山之巅,骋目环顾,近处萤光闪闪,远处万家灯火,犹似置身云雾缥缈的人间仙境。每年五月初夏,正是野杜鹃花开灿烂的日子,信步山中小路,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宛如飞霞布满山谷;每年十月深秋,亦是宝山千年银杏泛黄结果的季节,行于上湖村中小径,透过秋阳遍赏黄叶点点,耳畔万亩松涛,赏心悦目之中忘却全身烦恼。2010年国家级著名导演张纪中选点上湖村建仿唐建筑高老庄影视基地拍摄新版《西游记》;2012年上湖村被评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2013年正式更名为“高老庄”村。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县城西北6公里畲族聚居的下沙村黄坑自然村,方圆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86米,尊为顺昌的“祖山”。风景区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绿化率85%以上,以奇峰怪石、瀑布流泉、奇藤古树、仿古廊桥、畲族风情等区五大景观而著称,有乔灌木类150种、草本苔藓类250多种、各类野藤100多种,享有“中华生态藤园”之美誉。
景区内建有停车场、游客中心、购物中心和竹林别墅,华阳山庄的各种单体仿古建筑均掩映在山林竹海之中,夜宿华阳,席枕竹涛阵阵、耳听哇声一片,不愧是消暑纳凉、放松心灵的绝好去处。宋代有诗赞曰“杖策来游为爱山,石门有路到仙坛。云埋竖石旱犹湿,风转灵岩暑亦寒。”若有兴趣,亦可赏畲寨歌舞、食畲家乌米饭、尝山哈腊肉、品畲家青草茶等民族食品,让人回味无穷。
在远离城市的喧嚣,天蓝山绿之中,流年忘返的莫过于飞架九龙湖上的华阳仿古廊桥。华阳仿古廊桥建成于2006年,这座榫头交错、不用一枚铁钉的古廊桥,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座古廊桥,也是“廊桥孤匠”、耄耋老人郑多金的封山之作。该桥长99米,高7.9米、宽4.9米,单拱跨度19米,处处蕴含着畲、汉两族睦邻通亲、友好相处“九九(久久)归一”的理念。
合掌岩地处城关西郊约3公里处,主峰海拔551.7米,因山形如“双手合掌表一心”而得名。风景区占地2800亩,拥有西安寺、佛字岩、心字石、万佛石窟以及圆池借鉴、板松迎客、盐米神洞、仙人聚台、飞来神船、老虎张嘴、铜铃泉响、鹰嘴余生等30多处人文、自然景点。每年五月庵会、七月进香,游人香客虽拥塞寺院,但听晨钟暮鼓、声声灌耳,松涛阵阵、心性如静,从无喧闹,有古诗云“宿客尘冠盖,安神襄钵衣。金花山独整,玉带水重圆。人影钟声里,长林翳夕晖”,是登高游览、避暑纳凉、礼佛祈福的胜地。
西安寺占地110多亩,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是境内著名古寺之一。相传孙悟空一行取经归来,授封斗战胜佛后拜师辞行,唐僧随手相送手抄经一卷,大圣手捧佛经返途之时高兴之下翻个筋斗,不小心将佛经落入合掌岩,圣僧按下云头遍寻无果,干脆就地建寺礼佛修行,完工后众问庙名,大圣抓耳找挠腮,曰想我从西安来,就叫西安寺吧。西安寺自清代至民国时期历经多次整修,后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在重建之中。
万佛石窟开启了当代世界造窟运动之先河,由本圆法师于2003年在西安寺旁率众挖通山体凿建至今,闽台两岸及东南亚等十方信众鼎力相助已投资逾亿元,建成大厅、大悲咒窟始开香迎客,有“中国第五大石窟”、“东南亚第一窟”之美誉。洞窟全长173米,由前厅、大厅、后通道、念佛堂、闭关洞等组成,规划雕琢大小佛像1万余尊,建筑面积愈9000平方米。其中大厅长38米、宽36米、通高12米,比较高达15米,围绕千佛绕毗卢中心,按东方净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南方宝生佛世界、北方成就世界等凿拓而成,窟内佛像比较高达8米,最小仅2公分,可同时容纳3000人集体诵经、礼佛祈福。如今,万佛石窟已被收录《福建民俗文化大观》、《闽台宗教名胜旅游博览》和《南平历史文化丛书——山水顺昌》,99岁高龄的国学师文怀沙先生欣然题写“合掌岩石窟”。
观静山位于顺昌县城西南,富屯溪、金溪等“双溪”交汇之处的公园路旁,这里山清水秀、林幽鸟鸣、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是俯瞰县城的最佳之所。
2012年,观静山植物园建设项目启动。占地1700多亩,由杉木、油茶、无患子、桂花、百竹、水生、闽北珍稀乡土树种等7个专类园组成的观静山植物园,是闽北首家以植物专类园为基础,集植物展示、科普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作为其重点配套项目的顺昌阁,由顺昌博古园林古建筑有限公司承建,为仿宋式五层木结构,总高31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是弘扬齐天大圣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观静山植物园一期建设项目的完工,以及齐天大圣雕塑、齐天大圣广场、齐天大圣游乐园、游步道、休息亭、景观长廊、休闲健身广场等旅游设施,和山茶油压榨小作坊、笋榨房、毛边纸作坊等附属设施的陆续开工建设,观静山现已成为当地市民近郊旅游、健身休闲、伏暑纳凉的好去处。项目总体建设后,观静山将成为闽北首家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要特征,融合闽台传统文化、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园。
“八闽道教第一山”郭岩山,又名郭云山,因西汉初期名士郭洞阳隐居此地而得名。地处北纬27.10°~27.30°至东经118.00°~118.50°之间,与建瓯市房道、吉阳与顺昌县岚下、仁寿、洋墩等两地五乡相交界,东与海拨千米以上的鹞岩峰,南与瑞云峰遥相呼应,方圆50余公里,融泰山雄姿、华山险峻、黄山旖旎于一体,享有“武夷第二”之美誉。主峰地处顺昌县境,海拔1383.7米,是顺昌县第一高峰。
郭岩山源出仙霞山西支武夷山余脉,曾是福建“东南山国”建宁府的四大天柱之一,尽显“刺破青天锷未残”威容,诗曰“紫云铺四海,郭岩收千山。”其山势雄伟,高峻挺拨,千峰耸立;万木争荣,蜿蜒曲折,冈峦成脉;悬崖峭壁,巍峨秀美,景色迷人。有马蹄石、仙人迹、虎探井、仙人观画、仙人叠糍、仙人种豆、仙人弈棋、老鹞捉鸽、古井不朽木等自然景观以及汉代炼丹坛遗址、和尚殡殓石塔、圆月池、古井等人文景观,古井中有杉木一截,经久不朽,民国版《建瓯县志》云:“为汉唐时物。”。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夏多吹东南风,秋冬常刮西北风,基本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沙不侵、蚊虫绝迹,是避暑游览胜地。自秦汉以来,郭岩山一直为仙家修炼的圣地,曾与蓬莱仙岛、昆仑瑶池、北岳恒山齐名。历史上有许多贤达名流、儒家道士云集此山修道养生、赋诗作画。《郭岩春秋》载,宋代理学家朱熹曾为妙应寺题诗“名魁上郡无双景,秀夺西瓯第-山”的压轴名句。
名山寺庙多。郭岩山顶“呈八瓣莲状”,北侧“莲叶”主峰建有石庙,始建于汉代,初崇祀道家鼻祖老子,宋以来佛道共祀,祭祀齐天大圣,现遗存有元代仿木石构建筑。“莲心”有郭岩禅寺,原名妙应庵,又称郭岩庵,始建于秦汉,供奉郭洞阳、岐丰、梅福“妙应三真君”。据清康熙38年(1693年)版《建宁府志》载:郭洞阳为人刚直,不满朝政,于秦始皇二年(公元前245年)抛官弃家,隐居郭岩……后人为念,因名郭云。岐丰道长生于汉代,原隐修武夷山,有日登玉女峰,望紫气南升,寻至郭岩山,与梅福同拜郭洞阳为师。岐公弟子久盼未归,寻至郭岩恳请师傅回武夷主持,岐终不去,只将茶苗相赠,为郭岩山老枞“鼻祖”。贞观四年,唐太宗拨库银四万两重修妙应庵,改称妙应寺。郭岩禅寺外有青云观,为同期建筑,祭祀岐丰道长,近年来寺观均已重修,仍遗存“妙应”残碑,以及直径1.1米的巨石柱础等。“莲座”山腰黄岩处有紫云禅寺,始建于宋代,明初洪武年间扩建,现保存完好的寺院重建于明末,主殿大梁尚有“大明崇祯九年重建”记载,是南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wo]、隋唐洛阳城的都城布局
隋唐洛阳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长28公里,城垣全部以夯土筑成,基址宽15~20米。洛阳城的平面呈方形,东城墙长7312米,南城墙长7290米,西城墙长6776米,北城墙长6138米,墙下有石板砌成的下水道。
外城城垣的四面共开辟有8座城门,南墙定鼎门城门宽28米,东西两门宽7米,中门道宽8米。
城内街道纵横相交,宽窄相配,由街道分割成众多的里坊,形成棋盘式的城市布局。
定鼎门大街是城的主干道,这是隋唐洛阳城中最重要的街道,宽度达到116米,最宽处达到140余米。
根据《唐六典》记载城内分布有103坊,现已探明的有64坊。坊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500~580米不等,每坊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墙的正中辟有门,坊的正中设有十字街。城内还设立三市,三市是全国著名的贸易市场,以南市最为繁华,市内纵横街道各有3条,四面各辟有3门,交通十分的便利。郭城是都城的外围廓,也叫罗城,对都城起防护作用。唐洛阳城是在隋洛阳城的旧址上修复兴建的,为南北长的准矩形里坊式布置的中世纪城堡城市。郭城,隋时只有短垣,唐时筑高约5.22米。外郭有八门,通过郭城正南门——定鼎门与天津桥、皇城和宫城轴线贯通,形成唐洛阳城中轴线。根据陆机《洛阳记》的记载,唐洛阳城外廓共十二门,城内有三条大道,居中一条为官道,是文武百官平日着官服晋朝面圣的专用通道,而平常百姓只能通过左右两侧的大道进入城中,且左出右进。
定鼎门为隋唐洛阳城的郭城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定鼎门隋代称建国门,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定王世充后改称定鼎门。定鼎门三门道过梁式建筑结构,门址系以城门楼为主体,两侧以一字型阙楼,其间以城垣相连接的建筑群。整个遗址由门址墩台、门道、阙楼、飞廊、马道、过水涵道、郭城南垣、门外道路和水渠等遗迹组成。由隋唐至北宋,定鼎门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定鼎门大街是城的主干道,亦称天街,这是隋唐洛阳城中最重要的街道,宽度达到116米,比北京长安街还宽。考古人员对这条道路延伸出定鼎门外的部分进行发掘,发现最宽处达到140余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宽的古代都城道路。而且其路土多达16层,最早为隋代路土,最晚的为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路土,说明自隋唐洛阳城建设之初,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条道路一直在使用,时间长达1300多年。
城内东北和南部是坊市居民区,共103坊。商业贸易集中在城内的南市、西市、北市三个市场,其中北市、南市也是世界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为了贸易的便利,三市都依傍可以行船的河渠,可以直通大运河。
里坊是居民宅院、各宗教寺庙以及中央或当地行政机构的所在地。里坊的街巷布局包括:东西南北大街、环坊墙内侧的街巷和其他一些小的巷、曲。这样十字街再加上小的巷、曲相隔,就构成了隋唐洛阳里坊的内部结构,居民住宅就分布在诸巷、曲之内。郭城内三分之一的里坊分布洛河以北,大抵贫寒人家居多,其余分布于洛河以南多为达官显贵的邸宅,不少被精心营建为园林,其中最负盛名的有:白居易履道坊宅院、李贺在仁和里的住宅、牛僧儒归仁园和午乔庄绿野堂。皇城,名曰太微城。是按照天宫“三垣”中的太微垣命名的。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在北斗之南。太微城是唐王朝的中央机关办公所在地,为都城的外朝。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城墙高三丈七尺,为隋唐两京面积最大的皇城。
都城建筑群最为壮丽者是皇城和宫城。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皇城位于洛河北都城的西北角地势比较高亢的地方,南起今洛河桥,北至今烧沟村,东起今老城北大街,西至今西工电影院这个方形区域内。它区别于西京长安皇城在都城正中北部的布局,其原因之一是自然地理条件,皇城轴线“七天建筑”要对准伊阙,使其符合风水格局。
皇城正南对准定鼎门和天津桥的端门。城中南北向有四条街,东西向有四条街。宋代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环溪”园中曾说:“以北望,则隋唐宫阙楼殿千门万户,延亘十余里。”
宫城,位于皇城北,“以象北辰籓卫”名曰紫微城、紫微宫,武则天时期号太初宫,是唐朝皇帝举行大典、接见外国使节和皇族宴饮起居之处,相当于明清故宫的内廷。紫微宫长千六百二十步,广八百有五步,周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城墙高四丈八尺(约15米左右),其面积规模,以及城阙高度,均在长安大明宫、太极宫之上。庭院深邃,建筑紧凑,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幽美而恬静。皇城内北为宫城。隋称紫微城,宫城的正南门——应天门址在今周公庙西侧的定鼎路上,门两侧有垛楼,垛楼外有阙楼,两者之间有长廊相连(廊长38米,宽约11米)。由此可见应天门城楼的宏大景象。
勘查探明了宫城东南侧自成一城的东宫以及北部的陶光园、中部偏北的徽猷殿、西北部的九洲池,特别是宫城内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的发掘,是迄今洛阳隋唐东都城考古最重要的发现。遗址的方位、形制、建筑特点,与文献记载的明堂〔开元二十八年(740)改称含元殿〕颇相符合。在夯土殿基正中,有由4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柱础外圈直径4.17米,内圈直径3.87米,它的发现为进一步弄清宫城内宫殿的布局,逐步复原宫城、皇城内的建筑,确立了准确标志。
天堂,即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礼佛堂,是武则天命薛怀义负责主持修建的皇宫内礼佛的重要场所。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堂位于明堂北面,共五层,其三层即可俯视明堂(高约90米),可见其高大,其内供养有大佛像。由于太高,天堂建成不久,被巨风摧毁。随后武则天又下令复建,“日役万人,采木江陵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
其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建的明堂、天堂,是东都洛阳宫城内比较高大的两个建筑,它们一改皇宫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明堂为武则天时期洛阳太初宫的外朝正衙主殿。由应天门,进入宫城,便可见宫中比较高大壮丽的皇宫建筑——明堂。它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里的太和殿。象征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二月,武则天下诏拆除了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初号“万象神宫”。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明堂被毁之后的第二年,重新建造的明堂重新落成,重建后曰“通天宫”。
明堂原为隋时所建的乾阳殿,后经四次被毁,四次修建,先后九次易名。据《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明堂共三层,底层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个时辰。顶层为圆形,四周环绕九龙雕塑。中间有周长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上下通贯,故此又名为万象神宫。明堂是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88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其建筑技术和施工技术惊世骇俗。其他诸小城曜仪城在宫城之北,为狭长形,东西长约2100米,南北宽约120米。曜仪城以北是圆壁城,东西长2110米,南北宽为460(西端)~590米(东端)。圆壁城的北墙即外郭城北墙西段。已勘查出这两座小城的断续城垣以及两城中部相通之门道和圆壁城北墙正中的龙光门。在皇城东侧发现有东城,城址为纵长方形,南北长约1270米,东西宽约620米。在宫城东北角和西北角外,还有面积较小的东西隔城。
从考古发现看,诸小城中最重要的是东城北面的含嘉仓城。城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5米。有城门4座,即仓东门(东门)、仓中门或圆壁门(西门)、德猷门(北门)、含嘉门(南门)。德猷门经发掘为单门道,宽4.9米,进深17米,门道留有车辙。东北部和南半部,已探出粮窖287座,东西成排,南北成行。先后发掘了12座粮窖,其中9座出有铭砖,有唐代调露、长寿、天授万岁通天、圣历等年号,记载着粮窖在仓城中的方位,储粮的品种、数量,粮食来源、入窖年月、运输和管理人员的官职和姓名。第160号窖还保存有约25万千克的炭化谷物。含嘉仓城的发掘,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和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含嘉仓
隋炀帝营建东都时在宫城东、东城北建造含嘉仓,唐代一直延用,为隋唐两代中央政府设置的大型粮仓。据考古勘探,含嘉仓城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夯土墙,总面积43万平方米。在含嘉仓160号窖内发现满窖唐代炭化的粟米遗存,估算当时该窖储粮达50万斤左右。
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外郭城外西北1公里左右,今瀍河河区小李村、马坡村西。2004年在该区域约36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道路4条,仓窖71座。这些仓窖排列规整,东西成排,南北成行,共12排9行,仓窖间距在8-10米之间。在且一座仓窖内出土一块刻有“大业元年”的铭文残砖,据此推定该处仓窖的时代为隋代。
关于本次宋朝的柱础和隋唐洛阳城的都城布局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