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宋朝戏曲家的问题,以及和北宋文塔坛四大家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宋朝时有些什么戏种,有没有出名的戏班子,有没有出名的戏曲
戏曲最开始是由巫师的跳大神开始的,那是戏曲美的出现。在汉朝时期出现了“角抵戏”,这个戏种大约延续到唐朝,唐初时出现“参军戏”,这是一种类似于现在的相声一样的滑稽表演,至唐代中期而大盛。到宋朝时出现了宋杂剧,杂剧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造。此时,南戏也在不起眼的温州出现了。南戏过后就是元杂剧,此时是中国戏剧真正的黄金时代。元杂剧的高度繁荣大约持续了一个世纪,之后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有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而南戏中,最有名的声腔就是昆曲了,于是昆曲就最后走向戏剧表演和剧本创作的顶峰,此时出现了像《牡丹亭》之类的高文学品位的剧本。昆曲成于明朝初,没于清朝没,因为这时出现了京剧,当然这时出现的不仅有京剧,还有许多其他被称为“花部”的地方剧种,此时,戏曲变得越来越丰富了。所以现在我们在舞台上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最悠久的剧种应该是昆曲,算来已有600年的历史了。
[Two]、北宋文塔坛四大家
〖One〗、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Fourteen〗、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Two〗、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23]-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1][123]。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Three〗、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Four〗、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3]、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Five〗、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1]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Six〗、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Three]、戏曲人的美称
〖One〗、梨园是对中国戏曲界的称呼,旧时常将戏曲行当叫做“梨园行”,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一直沿用至今。据说,早年唐玄宗李隆基是个戏曲音乐的爱好者,他自己不仅爱听、懂欣赏,还能唱上两口,玩玩乐器,指挥排练。他最爱大型歌舞。于是,他选拔了三千名乐师,常亲自光临指导,将艺人集中于皇宫中的梨园演练。后来,人们把皇上提供的演练场地“梨园”代称戏曲音乐行当。
〖Two〗、除了“梨园”之外,还有人称戏曲界为“菊部”,那是来自另一位皇帝的故事。北宋的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之后,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高宗赵构称帝,重建宋朝,即史称南宋的首任皇帝。国难深重,宋高宗赵构的压力颇大,内宫有位菊夫人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常为高宗表演歌舞消遣,宫中称此女子为“菊部头”。所以,戏曲行当也有“菊部”的特别称谓。
〖Three〗、戏曲园界对戏曲还有“雅部”和“花部”之称,这是始于乾隆年间的叫法。“雅部”指当时被认为是雅乐的昆腔;“花部”指昆腔之外的地方戏曲。后来,这两部通指戏曲了。
OK,关于宋朝戏曲家和北宋文塔坛四大家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