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唐朝胭脂做法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怎样用花瓣做胭脂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胭脂做法和怎样用花瓣做胭脂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胭脂的记载
〖One〗、胭脂又叫作口脂,在唐代,口脂的制作多以蜡为原料,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这样记载:将蜡融化后,加入紫草,煮到适当的火候,再加入香料“甲煎”——一种人工制作的复合香料,搅匀,灌入竹筒之中,待到冷凝后取出,便是上好的口脂。
〖Two〗、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口脂,不光颜色美丽,且芳香盈人。
〖Three〗、在唐代,用胭脂点出的唇形也必然不会单一,胭脂晕品、石榴娇、圣檀心、露珠儿……等诸多香艳的名目,让人紧紧是听到就忍不住心驰神往。
〖Four〗、美人点着芳香娇艳的口脂,新妆才罢,这副模样落在诗人眼中,恐怕又成了一首最美的情诗。要不然,怎得连印了杨贵妃口脂指痕的的牡丹花,都有“一捻红”这样娇俏的名字?
[Two]、怎样用花瓣做胭脂
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把上好的当年新米,泡在水里,过个十天左右,等酸味弥漫时,捞将出来,用磨子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澄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滗出倒掉。当剩下的水分蒸发殆尽后。用竹片刮去表面的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细腻的成品了。
---------------胭脂篇-------------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
〖One〗、把胭脂花、玫瑰、栀子或者任何红色花朵,细细碾碎,用细沙滤去渣滓,晾干汁液,滴上一点点桂花油,就是胭脂。有花朵般艳丽的颜色和香味。
〖Two〗、摘取清晨的红蓝花,比较好是带露水的,像捣药一样捣成浆汁,加清水包在纱布里绞去黄汁,再加酸栗子淘米水一起像淘米一样淘,黄色素被溶解,再绞,剩下的就是红色素。红蓝花有两种色素,红色素与黄色素,后者难染色,故分离。加防腐剂阴干,就得到很红很红很艳很艳的胭脂了。颜色可以自己加别的粉调。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Three]、唐妆妆面教程
首先用铅粉打造一个白皙的脸部底妆。
匀红:在铅粉涂白面庞的基础上,涂上胭脂使面部红润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眉形最丰富的时期之一,眉形是唐代女子修饰面容的重点。“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都是对唐代女子眉形的描写。
唐朝女子往往先在面部敷铅粉掩盖原有的唇形,再用胭脂画出喜欢的唇形。唐代唇妆要义是只涂中部,以勾勒唇线来改变原唇形,辅以妆粉掩盖原唇色,热衷于樱桃小口和薄唇。
花子是眉额间的一种装饰,分为两种:一种直接用颜料在额上画图形;另一种是用绢纸,甚至是金碧珠翠等,预先做好花钿,化妆时再贴上。
起初只是简单的垂直伤痕状,在武则天时期演变出云形,花形等繁丽式样。
面魇:在嘴角两侧面颊上涂绘颜料,或粘贴花片形成的假魇。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