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儒家

唐朝以前儒家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唐朝以前儒家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唐朝以前儒家的知识,包括儒学在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的发展史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为什么选取儒家思想
  2. 隋唐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3. 儒学在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的发展史

[One]、唐朝为什么选取儒家思想

〖One〗、主要是因为士族集团的衰亡,士大夫阶层的兴起,皇权的加强。以孟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道统已经不合适当时国家的行为意识了!所以到了宋代各位大儒就开始重新树立儒家思想了,这个时候宋儒和唐儒,汉儒之注解而不论述不同的在于,宋儒是用儒家经典来阐明自己的政治抱负!

〖Two〗、当时有名《宋史》记载的有,关学(张载),洛学(程颐),新学(王安石),湘学,闽学(章程)。包括最后的理学!现在能流传下来的就是新学,洛学和理学了

[Two]、隋唐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One〗、隋唐第一智者王通。王通,字仲淹,道号文中子,籍贯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出生于儒学世家,隋炀帝在位时他一举考中秀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科举制度此时才刚刚兴起,“秀才”已经是比较高级别的头衔了,在王通之前获得“秀才”头衔者只有林正玄一人,其含金量甚至要比后世的状元还高。

〖Two〗、王通能有如此成就,自然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王通之父王隆为山西大儒,隋文帝时做过“待诏云门龙”,算是隋文帝的“私人秘书”。王通则是青出于蓝,年纪轻轻就做了大儒。二十三岁,他还受到了隋文帝杨坚的召见,任命他为蜀王侍郎。不过王通做得并不如意,所以没过多久就辞职回家讲学了。

〖Three〗、王通回到家乡后开设学馆招收门徒,同时精研儒家著作。在隋朝灭亡的前夕,年仅三十七岁的王通撒手人寰。从这些事迹来看,王通的人生似乎有些抑郁,也就是一个不得志的儒生,一个靠讲学为生的穷酸秀才。然而,睡也不会想到,在这平凡的外表之下,他实际上却是一个王朝的精神导师。

〖Four〗、在那个时代,王通是名扬数省的“国学大师”,人送雅号“王孔子”,可见其建树之硕。王通在研习完《六经》之后,写了本《续六经》。这本书里记载了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王道思想。在王通看来,衡量国家统治者是否正统,最关键的在于统治者是否施行“王道”。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唐朝以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常把“王道”挂于嘴上。

〖Five〗、除了“王道”思想,王通还有一大主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三教合一”。王通觉得,释儒道三家其实是一脉传承,当以儒家文化为主,三家互相包容促进。在当时三家争斗不断的背景下,王通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兼收并蓄了三家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流派发展、传统文化延续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王通开设的学馆之中,他的学生既有游学的儒生,也有苦修的僧侣,更有游方的道士,他的学派成为了不同流派之间都可接纳的学术圣殿。

〖Six〗、唐朝时,中国统治者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胸怀,各家文化,争相斗艳,都与王通的“三教合一”思想有关。儒家之所以能在后世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非但没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消亡,相反还博采众家之长,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都源自儒家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而王通则是其开拓者。正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王通去世后以“先儒”身份从祀孔庙东庑。

〖Seven〗、隋唐之际,王通所结交的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他们都创造了不朽的功业。然而,这些人都被王通的学识才华所折服,争相拜在他的门下,更有许多学子,不远万里来拜王通为师。关于王通的门徒,不妨列一个名单,那将是一个很长的花名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陈叔达、李密、李世绩、张玄素、温大雅……王通的门人,几乎构成了后来“贞观盛世”的名臣班底。什么叫智者?非止建国立业者,亦非才智妖孽者,而是王通这样以一己之力影响了好几个朝代的人。“隋唐第一智者”的称号,王通当之无愧。

[Three]、儒学在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的发展史

[One]、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的主张可概括为:1.仁。仁者爱人。这是他的思想核心。2.德。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礼。主张“克己复礼”。所谓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自律,以便恢复周礼。4.有教无类。

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们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子的主张:1.仁政。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善论。荀子的主张:1.仁义王道。2.“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3.人之性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得到大发展,成为“蔚然大宗”,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盛极一时,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认可。反而是韩非子的“以法治国”、“法术势”思想得到了嬴政的认可支持,成了秦朝的治国思想。

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面临着内忧外患三大问题,即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威胁问题。形势的变化要求统治者从无为而治的状态转为积极有为。

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了自己的主张。1.春秋大一统。因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这里的春秋是一本书,即《春秋》。董仲舒这一主张的意思是《春秋》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就是“大一统”。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三纲五常”。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政治上重用儒士,思想上“罢黜**,独尊儒术”,教育上规定五经为教科书,设立太学和地方学校。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朝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北宋儒学家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二程主张:1.世界观。理是万物本原,理先物后。2.伦理观。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3.认识论。格物致知。朱熹主张:1.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2.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主张:1.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2.认识论。反省内心。王阳明主张:1.整顿人心才能挽救统治。2.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末李贽以异端自居,离经叛道。他的主张:1.反对个人崇拜,反对教条主义。孔子并非天生圣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至尊。主张判断是非的标准,依照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大杰出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1.揭露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3.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4.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与农业都是本业。

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开创一代朴实学风。

王夫之主张:1.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事物的变化有规律可循。2.认识论。主观认识来自客观对象,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3.方法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总之,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过程: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发展,秦朝受打压,汉武帝之后成为正统,宋明时期成熟,明清之际受挑战。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48.com/RJpBl1SI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