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唐朝吧

地图唐朝吧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地图唐朝吧,以及河北唐朝是什么地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唐朝统一地图过程
  2. 求一张唐朝鼎盛时期的世界地图(清楚)
  3. 河北唐朝是什么地方

[One]、唐朝统一地图过程

李世民是用武力扫灭群雄统一天下,具体过程如下:

公元611年翟让聚义瓦岗寨,起兵反隋,是中原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

后来翟让让位于李密,反被李密所杀,从此瓦岗内部不稳,屡被王世充和宇文化及所败,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并带来了徐世绩、秦琼、程咬金等唐初名将。

李密降唐是唐朝统一天下的重要一步,从此唐朝占据了关中和山东。

公元618年,李世民率军击败薛举和其子薛仁杲,占据陇西。

公元619年,李渊兵发凉州,擒李轨,攻占河西五郡。从此唐朝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再无后顾之忧。

公元619年,刘武周联合突厥攻占太原,李元吉逃回长安。

随即,李世民领军迎战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尉迟敬德,大败之。

620年,李世民又一次击败宋金刚,随后刘武周和宋金刚逃至突厥,被突厥所杀,唐尽取山西之地。

杜伏威经略江淮,在隋末也是一方霸主。公元619年杜伏威降唐,但原因不得而知,因为此时的唐朝远未达到能一统天下之势。

杜伏威的降唐后,封吴王,位在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之下,齐王李元吉之上。杜伏威先后平定江南李子通、江西林士弘,是大唐一统天下李世民和李靖外最大的功臣。

公元620年,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后东进洛阳。

此时的天下,有能力逐鹿中原的有四家——李渊、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而唐朝统一天下的进程便以李世民出兵洛阳、李靖南下出兵萧铣拉开帷幕。

李世民与王世充相持于洛阳之时,王世充说服窦建德出兵相助,窦建德率军十万增援王世充。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兵三千,抢占虎牢关,趁窦建德军队疲惫时发起猛攻,击败夏军,俘获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从此中原、河北尽归大唐。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一战灭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势力,是大唐统一天下的最关键一战。

公元621年,李孝恭、李靖率军自夔州沿江东下,进攻割据于江陵的萧铣。

进军至江陵后,李靖把所得船只尽散江中,顺水而下,萧铣援军见后以为江陵已破,不敢前进。于是,李靖集中力量围攻江陵,萧铣出降。长江中游与岭南统一于唐。

公元622年,唐镇压了河北刘黑闼和山东徐圆朗的起义。

公元624,唐军又镇压了杜伏威旧部辅公祏的起义。

公元628年,李世民派柴绍平定陕北与突厥勾结的梁师都。

[Two]、求一张唐朝鼎盛时期的世界地图(清楚)

唐朝鼎盛时期是公元八世纪,给你提供一张八世纪的世界地图,供借鉴

[Three]、河北唐朝是什么地方

〖One〗、今天的河北省,不同于唐宋时期的河北。“河北”作为历史地理学上一个名词,产生于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因山川形势之便,将帝国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十道”。到开元年间,唐玄宗又将十道拆分为十五道。无论十道还是十五道,河北道均在其中,河北道也是今河北省名的由来。

〖Two〗、唐贞观元年(627)置河北道,辖境在河水(今黄河)之北,故名,东至海,南临于河,西到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领怀、魏、博、相、卫、贝、邢、洺、恒、冀、深、赵、沧、德、定、易、幽、瀛、莫、平、妫、檀、蓟、营24州和安东都护府。为今河南黄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一看唐代地图,便可一清二楚,河南道和河北道以河水为界,河北道所辖是真正意义上的河水(黄河旧称)以北的广大区域。

〖Three〗、到宋朝时,道为路取代,有宣抚使或转运使之职,亦不常设。宋先与辽对峙,后与金对峙,国土面积大大逊于唐。北宋时河北路的管辖面积亦大大缩减。今河北省北部属于辽国南京道、西京道东部、中京道西部,河北东路辖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三府;十一州: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河北西路辖真定府(正定),中山府(定州),信德府(邢台),庆源府(赵县)四府。州九:相,浚,怀,卫,洺,深,磁,祁,保。

〖Four〗、金代时完颜亮定都于燕(今北京市)改置中都等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管辖面积又趋于缩小。

〖Five〗、金朝之后,元明清数百年间,河北未再作行政区划用词,但其在唐宋时期所造就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内涵,一直为后世所传承,亦常为今天的河北人所乐道。

〖Six〗、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的直隶省以地在黄河以北的原因,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沿用河北作为省名。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48.com/NKqwV3o5T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