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唐朝征兵檄文的问题,以及和李密讨炀帝檄文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讨武曌檄全文
讨武曌檄是唐代一篇讨伐武氏的檄文,通篇是文言文文体表述,是用繁体字来书写的古文。讨武曌檄四字中能用繁体来书写的字只有讨字一个,其余的字无繁体写法,具休书写为:讨字是个半改字,右边寸不变,讠字旁在繁体写作言.,如同诸写諸,谋写謀一样,讨应写討。因此,讨武曌檄全文写作:討武曌檄。
[Two]、李密讨炀帝檄文
〖One〗、《李密讨炀帝檄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密在唐玄宗时期,针对当时的皇帝——李隆基(即炀帝)所发表的一篇批判性文章。这篇文章对于揭露当时政治黑暗,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檄”。
〖Two〗、以下是《李密讨炀帝檄文》的主要内容:
〖Three〗、昔者汉武称帝,大赦天下,欲以新废前,治定人心。今皇帝在位四十余年,除韩、魏、高、霍之属及伶官游女,何有废立之功而效汉武乎?温、州、景、州已亡,夏口、合肥不保;汴京孤注一掷,而弱冠之孙寄食西阁!天下群情危惧,上下神器离析。倏忽间闻启事云:『朕以天人之际登极,谓岳牛之篇不能为经论,武库之书可以为戏言』。如此等语出于口,则膺后嗣何以待诸先哲如江淹、张衡、贾谊之类?
〖Four〗、如今之世,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然幸天不偏废,使异端邪说不得伸其魔爪。若此诏施行,则化幻为奇,上迷其实,下害其性。岂非亡国之道、昏君所为!故先帝疑而不忍断,后嗣确而未能明。
〖Five〗、皇帝即位之始,事在维持王霸之尊、戒备外侮、制定律令以肃清内奸。岂谓闲话戏论、侵削法规、挫折大臣可以为治道?付诸实行,是以海内翕然若失庙堂之望,必致社稷深危!望圣明体自照察,勿使群小有私意乱纪。
〖Six〗、此檄文直指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现象,并对当政者的恶劣行径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警示。它将李密高度的思想境界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唐代士人振兴精神和强调正义的重要篇章。
[Three]、鼓舞士气的檄文
〖One〗、第一篇檄文,名为《甘誓》,其作者是夏朝的君主启,出自于《尚书?夏书》。该檄文的产生,源自于启与有扈氏的战争纠纷,双方曾战于沃野,并在战争之前,启向部族战士们发起了军事动员。
〖Two〗、第二篇檄文《南明北伐檄文》,其产生年代为明末清初。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起义,致使崇祯皇帝被迫悬于煤山,明朝宣布灭亡。但是明朝的遗老遗少们仍心念旧国,于是便在南方成立小朝廷,准备对满清进行讨伐。
〖Three〗、第三篇檄文:唐代时期,武则天曾篡位自立,成立了武周王朝。李唐旧臣却对此意见颇大,于是他们密谋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找来了当时的大文豪骆宾王,撰写了一篇《讨武曌檄》
〖Four〗、第四篇檄文:《檄高丽文》,是唐初时期元万顷的檄文作品,此事被记载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之中。记载曰:“不知守鸭绿之险。”泉男建报曰:“谨闻命矣!”即移兵据鸭绿津,唐兵不能渡。上闻之,流万顷于岭南。最终传到了高丽王莫离支的面前,莫离支看了文章,感激地说:“谨闻命矣!”
〖Five〗、第五篇檄文: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在两广地区起事,曾国藩奉命讨伐,而正是在平定广东太平军时,居然还闹出了一个笑话。当时曾国藩本部堂德军官薄能鲜,素来忠、信、勇三字为行军之本,但是却没有太多的文化。他命人写檄文时,根本不顾师爷的建议,令其写道“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天上有日月,地上有鬼神,白日里有浩瀚的长江之水,夜半也有将士们的忠魂。我的忠心天地可鉴,大家都要听好了,我的檄文一到,就如同太上老君的急急如律令一般,谁都不要有所怀疑。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曾国藩下属所撰写的檄文,不免带有一些迷信的愚昧,不禁令人感到发笑。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征兵檄文和李密讨炀帝檄文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