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练兵制

宋朝练兵制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宋朝练兵制和团练是什么意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宋朝练兵制以及团练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北宋末年的四大势力
  2. 团练是什么意思
  3. 北宋对西夏防御政策

[One]、北宋末年的四大势力

〖One〗、北宋末年,政治腐败,朝廷昏庸,宋徽宗本人就是个大大的昏君,而他手下的大臣也都是欺上罔下、鱼肉百姓的大奸臣。当时的社会可谓是官逼民反,爆发出了方腊起义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奸臣,以蔡京、童贯、杨戬、高俅四人为首。这四位奸臣中,两人下场凄惨,还有两人却能侥幸善终。

〖Two〗、蔡京是北宋末年的宰相,他早年在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左右逢源,一路扶摇直上。当时权宦童贯到杭州访求名画古玩,蔡京极力巴结,用古玩拉拢了童贯,用书画得到了昏君宋徽宗的赏识。终于,蔡京一步一步爬到了宰相的位置。

〖Three〗、当上宰相后,蔡京就变得贪得无厌,疯狂敛财。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又迫害忠良,反过来提拔童贯、杨戬等奸臣为枢密使、节度使,大兴花石纲来压榨百姓。后来金军南下,宋徽宗禅让给了宋钦宗,宋钦宗对蔡京没有好感,把他全家流放到了海南。蔡京当时已经八十多岁,年老体衰,走到半路就死了。

〖Four〗、童贯身为一个太监,却获得了宋朝比较高的武官枢密使,可以说本人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他曾经率领军队收复西夏四州,又去江南平定了方腊之乱,可以说对国家也有一定的贡献。但是,童贯手握兵权二十多年,权倾一时,他极尽邪恶,招致祸乱,不知练兵强国,导致天下遭殃。

〖Five〗、尤其是当宋金结成海上之盟,夹击辽国之后,童贯率领二十万大军被辽国残军打的大败,暴露了大宋的外强中干,更做出了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让金国从此有了觊觎南下的心思。不久,金军南下,童贯随宋徽宗南逃,宋钦宗大怒,先贬了童贯的官,然后又派御史追斩了童贯,把他的头带回去示众。

〖Six〗、杨戬也是北宋末年的权宦太监,因为他与二郎神同名,所以他的名声相对而言是最小的。杨戬年轻时在后宫做事,主管后花园,善于揣测皇帝的意思。自崇宁以后,日益受宠,担任知入内内侍省。

〖Seven〗、宋徽宗即位后,非常宠信杨戬,任命他为彰化军节度使,最后一路升迁到太傅。杨戬在京东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区的州县,在荒山退滩、河水淤积之处,增收租赋,水旱之灾害也不进行蠲免,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但杨戬死得很早,宋徽宗追赠其为太师、吴国公。靖康初年,宋钦宗即位,就开始清算杨戬,下诏追夺对杨戬所赠的官。

〖Eight〗、因为水浒传的关系,高俅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北宋末年奸臣。历史上的高俅原本是苏东坡的秘书,所以能写一手好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还会使枪弄棒,可以说是文武全才。他因为擅长蹴鞠成为宋徽宗宠信的大臣,让他管理禁军。高俅一意讨好宋徽宗,在禁军中弄了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

〖Nine〗、高俅官居太尉,没有战功,他恃宠营私,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禁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等到金兵南下时,禁军一哄而散,完全没有发挥出战斗力。但高俅在随宋徽宗出逃时,被童贯排挤,于是返回了开封,这反而让他逃得一命。跟随宋徽宗的童贯等人被宋钦宗杀死,高俅因为提前离开,没有参合进宋徽宗与宋钦宗权力争夺,获得了善终。连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沾光平步青云,到了南宋还有人被封为国公。

[Two]、团练是什么意思

〖One〗、中国古代地方民兵制度,也指官兵一起练的意思。

〖Two〗、团练(tuánliàn),指中国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始置年代不详。

〖Three〗、唐上元二年(675),曾募镇防团结兵,设团练副使为帅;安史之乱后,唐廷多有编设。宋代、明代亦设团练兵。

[Three]、北宋对西夏防御政策

〖One〗、北宋仁宗朝,西北的党项族突然不安分起来,给北宋带来严重危机。党项族本是西羌的一支,在北朝时期就在今甘青地区活动。唐太宗时,党项族归顺唐朝。唐末平定黄巢之乱时,党项族立了大功,因此唐赐其李姓,其封地扩大到今甘肃、宁夏大部。五代时期,党项接受历代中原王朝册封。宋朝建立时,也无能力兼并西夏,于是同样对其笼络。

〖Two〗、西夏问题归根结底不能看做传统的中原王朝与北部游牧民族的争斗。这实际是唐末藩镇割据的残留,该政权世代相袭。在唐末五代百年间,党项安心在西部发展,势力已经十分雄厚。北宋建立之初,也多次对党项动兵,但始终没有太大进展。真宗时,党项首领李继迁在进攻宋西凉府时,中箭身亡。其子李德明即位,李德明转变策略,向宋臣服,集中精力同西部的吐蕃作战,而北宋也无心再战。北宋放弃灵州,换来与西夏的和平。北宋的消极政策,终于使西夏在解决后顾之忧吐蕃后,将矛头对准北宋。

〖Three〗、仁宗继位之处,仍维持真宗与李德明的协议,双方互不侵犯。但在李德明去世后,其子元昊即位,元昊素来对北宋有不臣之心。元昊即位后,以各种借口屡次袭入北宋境内,试探北宋的虚实。同时,他还以去五台山拜佛为名,刺探情报。北宋的边防官员早有察觉。庆州通判曾上疏“元昊虽称臣奉贡,然包藏祸心,特未发尔。今主将率任军伍,无长策,而器械钝缺,士卒惰窳,城池不修,资粮无备,一旦有警,何以应敌?”实际上就是提醒朝堂警惕。

〖Four〗、但北宋朝堂对此毫不警戒,觉得不足为惧。一些大臣一直将防御中心放在北边,而一些大臣则认为北宋内忧大于外患。韩琦曾上奏仁宗:“陛下威德远畅外夷,高视于汉唐之上,元昊小丑,熟能为国家之患哉!”于是元昊崛起之时,北宋西北边境可谓放任自流,毫不警戒。

〖Five〗、1038年,元昊觉得时机成熟,便称帝,建立大夏国。元昊称帝后,最初想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宋王朝的承认。但北宋听说这一消息后,朝野上下十分震惊,断绝了与西夏的互市贸易。之后,怎么应对西夏,成为北宋的当务之急。

〖Six〗、最早到西夏前线的,是夏竦。夏竦认为北宋多年没有大的战事,军队战斗力和战斗经验都比不上前朝,出兵讨伐西夏没有绝对的胜算。因此他主张坚壁清野、练兵实边、同时联合西番压制西夏。同时朝廷内部也有许多人纸上谈兵,主张迅速出兵,“元昊反书闻,朝廷即议出兵,群臣争言小丑可即诛灭”,很多文臣认为李元昊只是跳梁小丑,不堪一击。枢密使陈执中甚至主张派刺客刺杀元昊,天真的认为元昊一死,西夏之患便可除。

〖Seven〗、虽然北宋进行避战,但是元昊还是找到了进攻机会,于1040年向北宋延州进攻,但延州求援的信息却被宰辅扣留,没有上达。然后元昊以假投降迷惑延州主帅范雍,之后伺机出动,宋军大败。再之后,元昊又不断制造摩擦,引起很多小战斗。

〖Eight〗、三川口惨败之后,仁宗命朝臣上攻、守之策。韩琦指出,宋朝近来采取的坚壁清野的守策,有很大的弊端。宋军四处防守,兵力无法集中。如果集中兵力必能破敌。范仲淹却认为近来还应该防守,他说现在宋夏边防虽已经有守备,但内地却守备空虚,如果元昊打探清虚实,绕过边境城池直接进攻关内,将面临大危机,当务之急当时加强各地的守备力量。仁宗经过思虑,觉得防御为主的持久战,屯兵运粮造成的经济负担也很重,于是采纳韩琦建议对夏作战。

〖Nine〗、于是北宋朝堂大变,为振西北军威,罢黜主和派宰相张士逊、枢密使陈执中,重新启用主战派吕夷简为相。以夏竦为山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但实际以韩琦为核心。韩琦招募兵马,力图与西夏进行一场大战。但韩琦及其任用的主将任福过于贪功冒进,在好水川遇伏,宋军大败。战后,宋廷又采用偏保守的战略。韩琦也转变策略,采用偏防守的稳重战略。之后,西夏在韩琦、范仲淹一线进展困难,于是转向泾原方向,于定川寨又取得一次大胜。

〖Ten〗、北宋虽然三次大战均败,但也取得不少胜利。且北宋政策不断调整积极备战,如任用狄青等一批优秀的将领,训练出一只善战的军队。所谓“将之能者渐出,而兵之精者可用”,西北边防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在防守中渐渐掌握战争主动权。西夏始终是个小政权,多年的战事也使其国内民不聊生,矛盾重重。而辽国也不希望西夏强大,对其进行警告。同时,韩琦、范仲淹等人也意识到,如果持续战争,只会两败俱伤,而加剧内患,并使辽坐大。在双方都厌战的情况下,宋、夏于庆历四年签定和议,西夏向宋称臣,而宋赐予其岁币,双方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局面。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48.com/EUnUsCGi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