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城地势图

唐朝长安城地势图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唐朝长安城地势图和关于隋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说法正确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唐朝长安城地势图以及关于隋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说法正确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西安长安区地势高吗
  2. 唐朝长安城同西汉长安城相比
  3. 关于隋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说法正确

[One]、西安长安区地势高吗

西安长安区和长安县的区别如下:

长安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是关中平原腹地。全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跨度55千米,东西跨度52千米。地貌多样,山、川、塬皆俱。

而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从西和南两个方向环拥西安市区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辖25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108.30万(2016年)。长安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政府韦曲驻地距西安市核心地标钟楼仅8.7千米。

长安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小麦、稻、玉米、棉、油菜籽、烟草等,沿秦岭北麓盛产松、杨、桦等木材及党参、黄芪、猪苓、天麻等中药材。

而长安区产核桃、柿、苹果等果品。矿产有石英、大理石、云母等。名胜古迹有丰镐遗址、华严寺、兴教寺及翠华山、南五台等风景区。

[Two]、唐朝长安城同西汉长安城相比

唐长安在汉长安的东南,以龙首原为借鉴点,汉长安城在其北,唐长安城在其南。

[Three]、关于隋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说法正确

隋大兴城的整个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形走向。隋代初年,宇文恺在建造大兴城时,对这里进行了别具匠心的设计,有意识地将这里开辟为“曲江”风景区。

关于宇文恺为什么在城东南开曲江池的原因,《雍录·唐曲江》中解释为:“宇文恺以其地在京城东南隅,地高不便,故阙此地,不为居人坊巷,而凿之以为池”,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原因,王维坤先生从中唐权臣郑注所说:“秦中有灾,宜兴役以禳之”来推测,隋初宇文恺在城东南隅开凿曲江池显然也是出于“厌胜”的目的来设计的,也就是说,大兴城东南高、西北低,风水倾向东南,皇宫、太极宫设在北部中侧,在地势上总也无法压住东南,应该采取“厌胜”的方法进行破除,如把曲江所在的凹陷挖成深池,并隔于城外,圈占成皇家禁苑,成为帝王的游乐之地,这样就可以永保隋朝的王者之气不受威胁。

王维坤先生还探讨了这一思想的其它方面的理论依据,即《列子·汤问》《淮南子·天文训》《论衡·论天》以及《博物志》等文献的记载。综上所述,关于隋大兴城的总体规划思想归纳为《周易》“六爻”思想、“强化王权”思想、“天体设计”思想以及在城东南隅开凿曲江池所表现出的“厌胜”思想,其实这些思想又可归纳为“法天象地”、“强化王权”思想。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世界都市。

在西安故都的辉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因为它曾经是隋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享誉世界的世界大都市,更在于它是一个在不甚优越的地理环境中,化弊为利,将理想化的设计发挥到极致的建筑杰作。其规划思想更是我国历史的宝贵财富。

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形成了“非均衡对称性”的格局,这主要体现在大明宫等建筑物的兴建上,而促使唐朝统治者对长安城进行重新规划的原因,认为“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唐长安城“从宏观地形到微观地貌,体现了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尊重与充分利用”,唐代对长安城进行局部规划的指导思想即“因地制宜”。

唐长安外郭城的规划布局主要受皇宫、皇城所处位置及当时的等级观念、生活习俗和地理环境诸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唐代前期与后期百官家庙分布地域的研究,唐代官私家庙在长安城中的布局明显受政治及经济发展诸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唐长安城内官私家庙的规划思想主要依据政治、经济因素而定。唐长安城的规划思想“体现的是以帝王为中心和中央集权,突出政治军事职能,商业性质不强。”

唐朝长安城地势图和关于隋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说法正确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48.com/AJTsJp0Y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