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宋朝文人投奔西夏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宋朝去守边疆的文人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的文人有哪些
〖One〗、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Two〗、范仲淹出身贫寒,出生后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抱着他改嫁到朱家,范仲淹也随着改名叫朱说(读yue),但是成年后才了解到自己的真实身世,于是不胜感伤,经过刻苦攻读在公元1015年登高及第考中进士,开始了宋朝的官宦生涯,多年之后又改回原姓,取名范仲淹。
〖Three〗、宋仁宗公元1043年,范仲淹出任参政知事,在仁宗的支持下发起了仁宗一朝影响深远的“庆历新政”,但是由于仁宗的摇摆不定,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
〖Four〗、范仲淹这个人比较敢于秉公直言,高风亮节。范仲淹同时也是一名文人骚客,写的很多诗词文章被传颂千古,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等。
[Two]、宋朝去守边疆的文人
〖One〗、范仲淹,辛弃疾,陆游。到了宋代,国力衰微,情况就不一样了,文人中能披挂上阵的真将军逐渐多了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就是一例。他不仅能吟出“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样慷慨激昂的句子,更能在元吴突然建西夏国,以十万大军侵扰30年无战事的宋朝边境时,挺身而出,以52岁的年龄挂帅出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概油然而生。
〖Two〗、作为战士,范仲淹只能算是大器晚成,相比之下,辛弃疾则可以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了,他22岁时便聚众两千人举起抗金旗帜,后率部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后,官为江阴签判。只可惜归顺南宋之后,除了设置号称“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的“飞虎军”之外,别无战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晚年更是屡遭弹劾,被迫归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落寞,令人扼腕。
〖Three〗、陆游的经历与辛弃疾恰恰相反,他自幼就饱读兵书,渴望有朝一日可以上阵杀敌。他20岁时就写诗称“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但直到40多岁时,他才从军成为一名军官,“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圆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到了晚年,陆游也只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了。
[Three]、签订宋夏盟约的宋朝皇帝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年(1044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元昊取消帝号,由宋册立为夏国王,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两国重开沿边榷场贸易,恢复民间商贩往来。因和议发生在宋庆历年间,亦称庆历和议。宋夏和议后,双方维持有二十余年的和平相处。以后双方曾有过几次战争与和议,但和平时期超过对抗时期。和议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发展。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